编辑:admin来源:网友投稿更新时间: 23-07-10 07:48:19
1、彗星的结构没什么不同的,我们常说的结构是指彗星经过太阳是所产生的现象。当彗星经过太阳的时候,由于太阳风 [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,来自太阳并以200-800km/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。
2、彗星的结构 彗星的英文是Comet,是由希腊文演变而来的,意思是”尾巴”或”毛发”,而中文的”彗”字,则是”扫帚”的意思。
3、彗星的结构是很奇特的,它那较亮的中心部分叫做“彗核”。在彗核的外面有一层云雾包裹着,这层云雾是“彗发”,它是由彗核中蒸发出来的气体和微小的尘粒组成的。彗核与彗发合称为“彗头”。
4、彗头的结构往往十分复杂,不同彗星也有很大差别。不少彗星的彗头没有彗云。
5、彗星结构分为彗头和彗尾两个部分,而彗头又是由彗核和彗发两部分组成。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,占整个彗星质量的70%左右。组成成分有冰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碳氧化合物和氢氰酸等。它看上去像一个“脏雪球”。
6、年以来,世界各国发射了许多探空火箭、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对彗星进行近距离的探测,获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。因而又发现了彗头的结构还有新的组成部分。
1、小行星碰撞说认为,大约在6500万年前,一颗直径为千米左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,猛烈的碰撞卷起了大量的尘埃,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灰尘,并聚集成尘埃云。
2、小行星的大小和质量都很大。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造成灾难。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灾难。直径超过五公里的小行星会引起全球性灾难。全球灭绝。
3、十公里大的小行星曾导致了整个恐龙物种的灭绝。
4、“引力拖船”的推动器会被调校至向外,避免朝向小行星表面,以免影响拖引力。 太空人计算出一艘重20吨的“引力拖船”可于约一年内改变一颗200公尺直径小行星的轨道。
综上所述,在1994年那个夏天,就算没有木星挺身而出,并且“苏梅克-列维九号”还不偏不倚地撞上了地球,其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力也远远不及让恐龙消失的那颗小行星。
年7月16日至22日,一系列直径将近2公里的彗星撞击木星,在木星表面留下一个巨大的“黑色伤疤”,这个疤痕在这颗气态巨行星上一直持续许多个月也没有消散,比木星“地标”大红斑还要显眼。
有科学家认为,如果1994年那天晚上,木星没有挺身而出,那地球将遭遇致命的打击。很有可能再次出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的景象,地球被撞击,火焰四处纷飞,生物瞬间灭绝。
其实早在1994年,地球上无数的人亲眼目睹了一场人类 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宇宙事件,SL9彗木相撞事件,如果没有木星,真不敢想象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。
因为未知,所以探索,在研究宇宙的奥秘中,科学家不断的前行,从最初的以肉眼观察天象,再到如今的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的应用,天文学家从未止步。
再之后,就是1994年7月的集体撞向木星事件了,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是碎片G造成的,这次撞击在12,000公里内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黑点,据估计释放了相当于6,000,000兆吨TNT的能量[1](是世界核武库的600倍)。
之所以让人担忧,是因为人类害怕地球会再次受到陨石撞击,从而走向了和恐龙一样的悲惨命运。
人类一共灭绝了4次。现代科学已经证实,地球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几次特大灭绝事件,每次都会灭绝所有生物。
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叫苏梅克-列维9号彗星。1994年,千千万万的人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,那就是“苏梅克—列维9号”彗星与太阳系中的最大行星——木星相撞。
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苏梅克-列维9号彗星。它对木星的撞击,也是人们第一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,引起了世界不少主流媒体的关注,也吸引了全球的天文学家观测。
根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可知:它叫苏梅克—列维九号彗星。苏梅克—列维九号彗星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94年7月16日20时15分开始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陆续坠入木星大气层,撞向木星的南半球,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宇宙奇观。
从1994年7月16日开始的一个星期里,世界各国天文学家和广大天文爱好者观测了苏梅克-利维9号(简称S-L9)彗星对木星的连环碰撞。
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是1994年7月发生的苏梅克-列维九号彗星(SL9)与木星相撞的天文事件,也是人们能首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。事件发生于1994年7月17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4时15分。
-7-16发生的事件:彗星撞击木星 简介:1994年7月16日至22日,一颗命名为苏梅克-列维9号的彗星断裂成21个碎块(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),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。
在好莱坞电影“世界末日”的演员布鲁斯·威利斯曾带人进入太空核弹炸毁小行星,但在真实世界中的科学,核爆炸是最难得到天文学家支持的“下策”。
像恐龙灭绝这样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平均每1亿年左右发生一次,但每次发生的大小和强度各不相同。虽然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全球冬季对地球和人类都是毁灭性的,但我们很可能会找到新的应对方法并生存下来。
这颗小行星的编号为1999 RQ36,于1999年被首次发现。最初的计算现实,该天体在最近100年时间内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几率几乎为零。而通常情况下,天文学家们预测的时间范围均不超过100年。
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墨西哥海岸,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。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我们所说的白垩纪-古第三纪(K-Pg)大灭绝,这场空前的灾难杀死了世界各地的物种。
年8月10日白昼,一颗直径约10米、质量几千吨的小行星飞越美国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后离开了地球,堪称“擦着地球鼻尖掠过”。